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乡村复兴,守住文明之根

    信息发布者:古城布衣
    2017-09-01 17:12:31    来源:人民网   转载

    时政国际财经台湾军事观点领导人事理论法治社会教育科普体育文化书画房产汽车旅游健康视频

    登录注册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一线视角:乡村复兴,守住文明之根

    ——江苏建设特色田园乡村观察

    王伟健

    2017年09月01日05:5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让我们的城镇化成为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让我们的现代化成为有根的现代化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看看唐诗宋词里那些对乡村的咏叹,便可知很多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但猛然回首,乡村与梦中田园已经在工业文明的潮推浪卷中渐行渐远,“耕读传家”景象渐渐模糊,质朴悠远的乡愁无处寄托。乡村发展向何处去,是一道令人困惑的考题。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远的历史眼光和文化胸怀,让重构新型城乡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时代的呼唤。越来越多的地方加入寻找梦中田园、留住记忆乡愁的探索实践,这其中提出“乡村复兴”的江苏一马当先。从邀请全国各地院士、专家及相关部门官员一道发出“当代田园乡村建设实践·江苏倡议”,到确立全省首批45个村庄为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再到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座谈会上碰撞火花……江苏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促进乡村复兴的战略抓手,筑起一条回应时代呼声的“回乡之路”。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绝不是一个乡村美化行动,而是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一场深刻革命。”诚如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所言,今天乡村复兴之路,理应是一条文明有根的现代化之路。江苏省委书记李强解读江苏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落脚点也在于“文明”:“乡村是农耕经济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根。我们必须唤醒乡村复兴的意识和理性,重新认识乡村文明的价值和使命。”放眼江苏实践,昆山市朱浜村、溧阳市戴南村,以及徐州市铜山区倪园村、南京市江宁区的观音殿村……旧时老墙庭院、篱笆藤蔓、溪桥流水之景逐步重现,今日现代文创、智能农业、科技配套相得益彰,正在谱写乡村复兴的崭新篇章。

    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乡村建筑“西洋化”、乡村生活“空心化”?江苏给出的答案是抓住三个要素: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这三大要素,正是要发挥乡村独特禀赋,以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为核心组织要素,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形成更有生命力的“乡村美学”。

    散发乡土气息,需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离开了门前屋后的半亩方塘、邻里乡亲的淳朴乡风,乡村就会变成既不像农村、也不像城镇的“四不像”。因此,在探索乡村复兴的路径中,要遵循乡村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呈现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情、原味的历史质感。

    彰显个性特色,要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工业化进程中,我们常常把振兴乡村当成改天换地的舞台。然而,“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斑驳的庄台祠堂、儿时的民间故事、传统的非凡技艺……乡村蕴含着社会变迁中的一切基因,通联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充分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融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才能根牢魂定,孕育出村落的独特气质与性格。

    提升多元价值,要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复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在“产业、创业、就业”富民渠道上着力,焕发田园的活力;在“土地、公共服务、村民自治”三项改革上使劲儿,提升村民的动力;在“生态、风貌、文化”三个层面建设上下功夫,展现乡村魅力,让农民重新认识家园,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才能防止农村“空心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乡村复兴的本质不是简单的自上而下,更需要自下而上的内生动力。这一进程不可能是迅即的,而是渐进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希望乡村复兴的“江苏实践”能让更多地方获得启发,推动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古老乡村文明的价值和使命,让我们的城镇化成为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让我们的现代化成为有根的现代化。

    (作者为本报江苏分社记者)

    (责编:曹昆、黄策舆)

    人民日报客户端下载手机人民网

     

    推荐阅读

    人民日报:以“北京样本”拓展医改思路  下好医改这盘棋,既要大处着眼又要小处落子,既要敢破敢立又要步步为营 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4个多月,出现“五上升五下降”的喜人变化:基层诊疗量、技术劳动收入、可分配收入、医保保障、医疗救助上升,药费、药占比、二三级医院诊疗量、大型设备…【详细】

    观点

    人民日报一线视角:乡村复兴,守住文明之根  让我们的城镇化成为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让我们的现代化成为有根的现代化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看看唐诗宋词里那些对乡村的咏叹,便可知很多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但猛然回首,乡村与梦中田园已经在工业文明的潮推浪卷中渐行渐远,“耕读…【详细】

    观点

    相关新闻

    人民网评

    观点专题

    视频新闻

    1. 玩转江原道:冬奥会热点新闻早知道

    2. 在海上丝绸之路读懂中国

    3. 德国中国研究学者的40年中国路

    热点排行

    1.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建议:中共十九大10…

    2. 习近平将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 …

    3. 十八届中央巡视圆满收官 首次实现一届任…

    4. 十八届中央巡视圆满收官

    5.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7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